低空经济发展研究: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产业链政策、eVTOL、投融资全景报告。2025低空经济产业链全景图:万亿级产业崛起之路
(一)行业定义低空经济是指以线米以下的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低空经济不仅涵盖了传统通用航空业态,还融合了以无人机、eVTOL等为支撑的新型低空生产服务方式。作为一种新兴经济形态,低空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在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以及市场需求等多方面的推动下,中国低空经济将迎来快速发展期。
(二)行业特征1.飞行活动是低空经济的最终产出形式按飞行目的,主要包括低空客货运输飞行、低空作业飞行、低空休闲娱乐飞行等三大类飞行活动。这是低空经济区别于海洋经济、森林经济等概念的区别特征。2.飞行活动主要在低空空域中开展。这是低空经济与航天经济的区别特征。3.生产或实施飞行活动的装备主要是各种各类航空器和浮空器,包括油动-有人驾驶航空器、电动-无人驾驶航空器、无动力航空器以及热气球、飞艇等。当开展低空作业飞行时,还要辅之以各种各样的作业装备技术,例如机载喷洒/撒系统、航空遥感系统、机载吊挂系统等等。
低空经济是先进飞行器出行(AAM)与城市低空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具体形态如下表所示:
低空经济是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从产品分类来看,低空经济包括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无人机(消费级、工业级)、直升机、固翼飞机等。
无人机主要是无人驾驶飞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行器,包括工业级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固定翼无人机的速度在40—100km/h,多旋翼无人机的速度在40—70km/h。
随着无人机技术逐渐成熟,制造成本和进入门槛降低,消费级无人机市场已经爆发,民用无人机市场也处于爆发前夜。国内无人机市场一片欣欣向荣,业界专家表示,虽然国内的无人机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无人机企业这几年厚积薄发,迅速成长,已成为全行业的佼佼者。2015年,美国CES消费电子展上的无人机展区中,中国企业占了一半,全球每卖出10架无人机,就有7架是中国制造。
直升机是典型的军民两用产品,可以广泛地应用在运输、巡逻、旅游、救护等多个领域,直升机的最大时速可达300km/h,一般航程可达600—800km左右。根据不同的需要直升机有不同的起飞重量,当前实际应用的是机械驱动式的单旋翼直升机及双旋翼直升机,其中又以单旋翼直升机数量最多。
eVTOL即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是电动化且不需要跑道就可垂直起降的飞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低噪声、低成本和绿色能源等特征,为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缓解资源紧张、推动航空业向低噪声和零排放转型开辟了全新思路,具备成为低空经济工具潜力,是低空经济首选工具。eVTOL的时速一般在200km/h,一般航程在200—300公里。
固翼飞机简称为飞机,是指由动力装置产生前进的推力或拉力,由机身的固定机翼产生升力,在大气层内飞行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它是固定架航空器的一种,也是最常见的一种。另一种固定翼航空器是滑翔机。飞机按照其使用的发动机类型又可被分为喷气飞机和螺旋桨飞机。
低空经济作为新兴融合经济形态,产业辐射面广,市场空间广阔,未来会成长为万亿规模。根据赛迪智库,2023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5059.5亿元,增速33.8%。随着低空飞行活动增加和基础设施投资见效,未来几年将保持快速增长,预计2026年规模突破万亿元,达10644.6亿元。
目前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巨大,预测未来规模还将增长。根据赛迪智库预测的数据,2023年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达5059.5亿元,2024年预计可达6702.5亿元。其中,低空航空器制造和低空运营服务的市场规模占比接近55%,间接引质产生的其他领域经济活动贡献接近40%,低空基础设施和飞行保障环节的贡献度较低,存在极大发展潜力。展望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发展空间广阔。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技术研发投入以及政策推进都将持续加码,低空企业将加速商业化进展,推动产业链不断完善。据赛迪顾问预估,2025年我国低空经济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8591.7亿元。低空经济有望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高度,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极具活力与潜力的新兴力量。
2024年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达122.03亿美元,较2023年的121.24亿美元略增0.79亿美元,同比增长约0.65%,增速显著放缓。这表明全球无人机市场正从早期的高速扩张阶段,逐步转向成熟期的结构性调整。预计2025年全球军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35.43亿美元。
2024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达1409.2亿元,同比增长约20%,延续高速增长态势。受益于低空经济政策推动、工业级应用加快拓展,以及智能化技术持续突破,无人机在电力巡检、农林植保、安防监控等领域的渗透率不断提升,市场结构逐步由消费级向工业级升级,产业发展迈入提质扩容新阶段。预计2025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691亿元。
2024年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规模达1508亿元,较2023年的1134亿元增长374亿元,同比增长约33%。在低空经济加快布局和产业智能化转型驱动下,工业无人机在能源巡检、农业植保、应急救援、城市管理等场景中的应用持续深化,成为推动无人机市场扩容的核心引擎。伴随政策利好叠加、产品性能提升和行业标准逐步完善,2024年中国工业无人机市场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规模与技术双轮驱动特征日益凸显。预计2025年中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到1691亿元。
2024年中国eVTOL市场规模达到32亿元,较2023年的9.8亿元大幅增长226.5%,显示出爆发式扩张态势。在低空空域逐步开放、政策扶持持续加码、核心技术不断成熟的背景下,eVTOL作为未来城市空中出行的重要载体,正在加速迈入商业化初期阶段。预计2025年中国eVTOL市场规模将增至57.5亿元。
从投融资事件数量来看,IT桔子数据显示,2024年已披露投融资事件达139起,为近年最高值,融资金额达321.04亿元,略低于2023年,但仍处于高位。融资轮次主要分布于A轮与战略投资轮次,多在亿元级别。
2019-2024年,共113起投融资事件,总投融资金额94.37亿元,涵盖整机、系统及零部件制造等环节;2024年投融资事件活跃,但投融资金额较小。这主要与投融资轮次分布有关,2024年40起投融资事件中16起天使轮融资,天使轮投融资金额相对于其他中后期轮次融资金额较小;投融资事件中天使轮和A轮占比较大,投融资事件较多,分别达到31起和26起。无人机行业,大疆创新已经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并形成技术壁垒。初创企业很难与大疆展开竞争,只能另辟蹊径,从一些大疆尚未深入涉足细分领域切入。这些细分领域的初创企业在起步阶段多处于天使轮融资阶段。这使得行业内天使轮和A轮投融资事件较多。
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5-2030全球与中国eVTOL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显示,2024年中国eVTOL领域相关投融资金额达到89.7亿元,同比+310%,投融资数量达到27起,同比+170%。
我国低空经济形成“东部引领、中部跃升、西部筑基”的三维梯度格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地区划分标准,东部10个省份低空经济企业总量达44433家,在全国占比接近半数(49.86%),在企业数量排名前十的省份中,东部地区占据五席(广东、江苏、山东、北京、河北),其中,广东、江苏、山东组成“黄金三角”,合计占比29.21%;安徽、湖南、湖北三个中部省份分列第6、9和第10位,共同打造中部地区低空经济增长极。
此外,海南省凭借自贸港政策优势,企业数量超过浙江等传统经济强省。不过,区域差距依然巨大,贵州、西藏、青海等西部省份仍处于筑基阶段,未来通过政策引导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的潜力巨大。
城市层面来看,我国低空经济呈现“五城引领、集群联动”格局。深圳、广州、北京占据前三,低空经济企业数量分别为5597家、4445家、3881家,产业集聚能力强劲。西安、成都两大西部中心城市异军突起,企业数量分别达3656家、3553家,分列第4、5位。这五个城市的合计占比为23.71%,其余城市企业数量均不足2000家。
从城市集群来看,粤港澳大湾区以深圳、广州为双核,集聚了全国11.27%的低空经济企业,构建了从技术研发到场景应用的完整产业链,展现出强大的创新引领能力。长三角中心区以上海和南京为核心,合肥、苏州、杭州和宁波为支撑,形成多点联动的发展格局,上述六个城市合计占比8.57%。成渝双城经济圈作为西部增长极,合计占比5.59%,依托成都的创新能力与重庆的山地特色场景,正在打造独具特色的内陆低空经济示范区。这三大城市群通过差异化定位,共同推动我国低空经济形成“沿海引领、内陆突破”的空间发展格局,其集聚效应正加速向周边城市扩散,强力带动区域协同发展。
目前我国低空经济企业增长快,通用航空市场持续扩大,无人机产业具有领先优势,eVTOL产业规模大幅提升。中国低空经济行业相关企业数量超过8000家,注册数量持续增长。民用无人机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主力机型,根据中国航空运输协会数据,截至2024年8月底,我国无人机实名登记数达198.7万架,颁发无人机驾驶员执照22万本,相比2023年底分别增加56.8%和13.9%;电动垂直起降航空器(eVTOL)产业规模大幅提升,据赛迪顾问测算,2023年我国eVTOL产业规模达到9.8亿元,预计2024年将达到32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7.3%和228.2%。
中国低空经济行业竞争格局鲜明且发展态势良好。通用航空是低空经济的主体产业,无人机是低空经济的主导产业。1)通用航空领域:由航空领域的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主导,历经数次战略性和专业化重组,形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中国航发、中国商飞以及中外合资企业为主,众多原材料和零部件配套供应商为辅的企业格局;2)无人机领域:从市场排名来看,大疆创新是中国无人机行业排名第一的公司,其次中航无人机、航天彩虹。其中,中航无人机、航天彩虹均为军用无人机行业龙头,但近年来民用无人机快速发展,未来,民用无人机或将占据市场主导。
城际空中快线试航:上海市浦东新区启动低空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以发展低空经济,将打造“低空交通走廊”,实现低空经济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
基础设施规划:根据《上海市低空飞行服务管理能力建设实施方案》,至2027年将建成覆盖全市的低空航路网络,规划超400条航线,并建设枢纽型垂直起降场,衔接商务区、交通枢纽与产业园区。
企业布局:广汽、小鹏等车企加速研发飞行汽车,计划2025年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瞄准城市空中交通(UAM)市场;
产业协同:珠海、深圳、广州三城,以差异化的定位与协同化的探索,共同构筑起低空经济的“黄金三角”。
目标与布局:重庆市将重点培育空天信息、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联合四川打造跨省低空经济带,推动飞行架次年增长20%;
产业链支撑:依托两江新区“整机+核心部件+运营服务”全产业链,聚集宗申航空发动机等企业,并推动北斗导航、新能源技术与低空经济融合。
低空经济发展主要集中在北美、亚太和欧洲三大区域,其中中美两国处于领先地位。美国拥有庞大的通用航空产业和附属行业,拥有5000多个通用航空机场,在册航空器数量稳定保持在20万架以上,飞行员数量超过80万人,在航线规划、飞行器设计等领域同样具有显著优势,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企业如Joby、Archer等在低空经济领域表现突出。中国在通用航空和无人机领域具备与美国相当的优势,依托庞大的市场需求和快速发展的基础设施,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代表性企业包括大疆、亿航等。欧洲国家如法国、德国等在低空经济产业链布局上较为领先,代表性企业有Lilium、Volocopter等。亚太地区的日本和韩国也在积极布局低空经济,日本通过政策支持推动eVTOL技术发展,韩国则制定了相关计划支持商业运营。
进入21世纪,随着低空飞行技术成熟和应用场景多元化,规范化监管成为低空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以美国、欧盟等为代表的重要经济体,先后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为低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2020年以来,聚焦低空出行、低空物流、低空旅游、农业与消防等应用场景,中国、美国、欧盟、日韩等积极开展商业化试点探索,推动低空经济呈现规模化、商业化发展态势。根据美国航空产业协会预测,
到2035年美国低空经济将达1150亿美元,相当于传统商业航空运输的30%;根据欧盟官方研究机构预测,到2035年和2050年,欧洲无人机产业将创造1400亿欧元和3500亿欧元经济价值。
附低空经济行业报告链接,点击下文中的五篇报告的封面即可查阅下载报告全文。
低空经济专题之eVTOL电机:电动飞行汽车动力引擎,eVTOL产业爆发催生电机新蓝海